据悉,预计2021年1-3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三个区域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总体均偏差。
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平均为132 g/m3,同比下降6g/m3(4.3%)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平均值较全国平均(156 g/m3)低8g/m3。
PM2.5平均浓度为23g/m3,同比下降5g/m3(17.9%)。臭氧已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其次为PM2.5。内容分成两部分,刚刚过去的这11个月浙江省空气质量状况及2020-2021年秋冬空气质量预测情况。(二)设区城市总体情况全省11个设区城市平均日AQI优良率为93.6%,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2】2020-2021年秋冬空气质量预测:气温接近常年到偏高,大气污染扩散条件总体偏差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与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开展的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趋势预测指导意见,结合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态势,对我省2020-2021年秋冬季空气质量形势预测如下:(一)气象条件2020年12月,预计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经向度较大,冷空气活动频繁且强度偏强。
我省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1月扩散条件总体偏好,3月扩散条件偏差,但总体均偏差。与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相比,优良天数比例较全国平均(82.2%)高11.4个百分点。与2013年相比,中国2019年首批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42.6%,北京降幅达51.2%。
刘友宾介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坚决向污染宣战,已经取得显著效果。我国一直积极参与区域及与周边国家的大气污染防治国际合作。自1993年中韩政府签署《环境合作协定》以来,双方已召开23次中韩环境合作联委会会议,大气污染治理是其中的重要议题。2019年11月20日,《东北亚大气污染物长距离跨境传输项目第四阶段研究成果总结报告》(基于2017年监测数据)在韩国首尔发布,主要结论是:在中日韩三国主要城市的PM2.5污染中,本地排放贡献都占主导地位,且三国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
针对近日有韩媒报道中韩跨境污染物传输问题,生态环境部发言人刘友宾在11月30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科学家建议改善空气质量,还是要立足于大力减排本地的污染物,这与中国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的实践经验相契合。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我们的态度和立场是一贯的:不管外面有没有诉求、有没有呼声,我们都会把治理大气污染作为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推进下去,这是我们坚定不移要做的事。
今年11月11日,中韩环境部长召开2020年度工作会晤,双方就大气污染防治、推进中韩环境合作等议题进行了交流,表示将继续在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加强合作。从我们的经验看,目前,加大本地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力度是改善本地大气环境质量最有效的途径。大气污染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合作应对。同时,专家们也提出,由于目前主流空气质量模型的物理和化学机理还不完善,也有可能导致低估本地排放的贡献,高估区域长距离传输的贡献。
今年1月至10月,北京市细颗粒物浓度又比去年同比下降7.1%自1993年中韩政府签署《环境合作协定》以来,双方已召开23次中韩环境合作联委会会议,大气污染治理是其中的重要议题。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我们的态度和立场是一贯的:不管外面有没有诉求、有没有呼声,我们都会把治理大气污染作为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推进下去,这是我们坚定不移要做的事。加大本国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力度是改善本地环境质量最有效的途径,也可以为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作出贡献。
今年11月11日,中韩环境部长召开2020年度工作会晤,双方就大气污染防治、推进中韩环境合作等议题进行了交流,表示将继续在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加强合作。从我们的经验看,目前,加大本地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力度是改善本地大气环境质量最有效的途径。
同时,专家们也提出,由于目前主流空气质量模型的物理和化学机理还不完善,也有可能导致低估本地排放的贡献,高估区域长距离传输的贡献。我国一直积极参与区域及与周边国家的大气污染防治国际合作。
2019年11月20日,《东北亚大气污染物长距离跨境传输项目第四阶段研究成果总结报告》(基于2017年监测数据)在韩国首尔发布,主要结论是:在中日韩三国主要城市的PM2.5污染中,本地排放贡献都占主导地位,且三国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近年来,双方环境合作进入快车道,先后签署了《环境合作谅解备忘录》《关于环境空气质量和沙尘监测数据共享协议》《关于深化中韩环境合作的意向书》《中韩环境合作规划(2018-2022)》等一系列双边合作协议。针对近日有韩媒报道中韩跨境污染物传输问题,生态环境部发言人刘友宾在11月30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科学家建议改善空气质量,还是要立足于大力减排本地的污染物,这与中国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的实践经验相契合。大气污染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合作应对。去年以来,韩国政府出台了《细颗粒物治理综合方案(2020-2024)》《细颗粒物季节性治理制度实施方案》等政策举措,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三国专家的结论和中国的大气污染防治经验。刘友宾介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坚决向污染宣战,已经取得显著效果。
早在1995年,中日韩三国专家已就东北亚大气污染物传输进行了合作研究。与2013年相比,中国2019年首批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42.6%,北京降幅达51.2%。
同时,中国愿意与包括韩国在内的周边国家进一步加强大气领域的交流合作,分享相关经验和研究成果,共同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我们的态度是完全开放和积极的。今年1月至10月,北京市细颗粒物浓度又比去年同比下降7.1%
今年的重污染过程次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0%。比2015年同期减少231天,减少34.2%。
各相关省市积极开展联防联控,共有52个城市启动预警,其中49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3个城市启动黄色预警。刘友宾称,从污染过程的次数看,今年进入秋冬季以来,截至11月26日,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共发生6次区域性污染过程,比2019年同期增加1次,属于正常波动范围。同时充分利用12369环保举报平台等渠道,对反映农村供暖保障方面的问题,第一时间派工作组现场核实情况,驻点督促、协调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妥善处置,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刘友宾称,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生态环境部派驻各城市的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组对各地重污染应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帮扶。
各地密切配合,开展联防联控,按照预测预报结果启动预警,采取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有效降低了污染排放,区域实际污染程度较预测普遍减轻一个等级,达到重度的污染过程较去年次数大幅减少,程度减轻。刘友宾表示,生态环境部将会同中国气象局及相关省市加强形势研判,全力做到精准预测预报,并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应对。
刘友宾指出,10月1日至11月26日,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共出现轻度及以上污染的天数为445天,比2019年同期减少94天,减少17.4%。从过去五年来看,12月污染通常比10月、11月要重,不排除再次出现重污染过程的可能性。
比2015年同期升高了14.8个百分点。其中,山西吕梁和河南开封两个城市问题比较突出,未落实减排措施的企业占比分别为32.5%和20.5%。
从污染程度看,去年5次污染过程PM2.5日均值的峰值浓度平均值为182微克/立方米,今年6次污染过程峰值浓度平均值为167微克/立方米,今年比去年下降8.2%。会上,刘友宾介绍,进入秋冬季以来,受不利气象条件、污染物排放增加、区域传输等综合性因素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了数次空气污染过程。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11月30日表示,今年进入秋冬季以来,截至11月26日,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共发生6次区域性污染过程,只有2次是重污染过程,重污染过程次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0%。生态环境部今日举行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2019年同期出现的5次污染过程中,有4次是重污染过程,1次为轻至中度污染。但今年6次污染过程中,只有2次是重污染过程(有城市出现重污染),其余4次为轻至中度污染。
刘友宾指出,为做好秋冬季群众清洁取暖保障工作,生态环境部组织监督帮扶工作组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改造及燃气保供情况,开展专项排查。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重污染过程,11月中旬,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区域预警提示信息。
刘友宾表示,今年秋冬季,随着复工复产不断推进,相应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也达到年度峰值。据初步统计,11月中旬预警期间,监督帮扶工作组共检查减排清单内企业2407家,发现有167家企业未落实应急减排要求,474家企业未制定或修订一厂一策应急减排预案,38家企业预案不符合《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技术指南》要求。
文章发布:2025-04-05 20:39:54
本文链接: http://pkrvc.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hyf26/3889.html
评论列表
但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高峰接受专访时表示,能源互联网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接入,将来电力系统中80%、90%都可能是可再生能源。
索嘎